随着走访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听到一种声音,让人警惕反思
来源:听觉视界 发布日期:2019-10-26 浏览次数:
我们知道人工耳蜗的指导价,一般比标价低2万左右,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成交价因为各地代理商政策不同,也或多或少有一些优惠。但是,因为不少地方的补助政策是按照耳蜗销售协议上的价格乘以报销比例给予优惠,因此就有了这么一种说法,具体有没有实施目前没有收到相关信息。
“耳蜗销售协议价格比实际成交价高,这样报销的钱也就多一些。”这就是典型的骗保思路,应该引起警惕!
分析一:
骗保,在中国逐步完善社保医保体系、开始建立公民诚信档案之后,如被查实会对之后个人银行贷款等事务造成影响。而骗保在欧美等国家是重罪。
在国内,虽然目前这方面规定还不够完善,但同样查出之后会受到严厉惩罚。
分析二:
耳蜗销售协议价格是合同价格,有明显的法律效力。如果私下确定了成交价,若厂商之后反悔,私下确定的成交价并不受法律保护。人工耳蜗的厂商和代理商的资金管理,其收入是按协议价格做账,从审计角度讲,骗保操作并不是你只交当时承诺的成交价格就行,而是会采用你先交协议价格,等社保报销之后再返还你一部分费用。
例如一台协议价格20万的耳蜗,厂商答应你18万可以成交。报销比例如果是70%的话,政府可以报销14万,你自己出6万。在报销结束之后,厂商返还你2万,这样你总共支付了4万块。
貌似占了便宜,但实际上厂商完全可以以合同价格约定是20万而不再履行之前口头承诺的18万,你没有办法去要回该给你的2万。这种情况并不是危言耸听!
发表评论:
还可以输入0/500字
验证码:
 

  • 评论回复:
    还可以输入0/500字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