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接力,全郑州都在为男童寻找“小耳朵”。
可有一种声音让网友们不淡定了:人工耳蜗找不回,孩子就可能面临再次开颅手术。
事实真是如此吗?
河南商报“家有小宝”第一时间发声。
插曲找不到耳蜗就要做开颅手术?专家澄清这一说法
男童人工耳蜗丢失,牵动了百万郑州人的心。
一张张转发图片和链接中,最揪心的是这样一句话:“一旦丢失的人工耳蜗找不回,孩子就可能面临重新进行开颅手术的处境。”
事实真是如此吗?
河南省儿童医院耳鼻喉科主任韩富根表示,人工耳蜗分两大部分:植入体和体外机。
他说,男童这次丢失的是体外机,并不需要做开颅手术,“只需要按照所采用机器的型号、品牌等重新为孩子配体外机即可,不需要再次手术。”
韩富根说,即便是植入体,也不是放置在颅内,而是在耳后方开口,将电极以无创的方式插入内耳中,以保留可用的残余听力,所以,这种耳蜗手术并不需要开颅。
对于网上出现的开颅一说,10月24日上午,孩子姑姑也在朋友圈中做了澄清,表示已经问过医院,可以不开颅再适配一个,但孩子还需要重新适应,重新调机,为了孩子,还是希望能够找回丢失的体外机。
发声 河南商报“家有小宝”第一时间发声,呼吁理性助力
在收到孩子耳蜗体外机丢失,家人全城寻找的新闻线索后,河南商报旗下亲子公众号“家有小宝”,派出记者对此事进行跟踪报道,以便发动更多人,加入此次爱心帮寻中来。
河南商报“家有小宝”在第一时间推出了“28万耳蜗丢失!截至下午1点,耳蜗还没有找到!好消息,男童不需要开颅手术!”的稿件,在发声的同时,呼吁大家理性助力。
当天中午1点左右,上述文章一经推送,即被众多家长转发,一位家长在后台留言道:“看到别的媒体发布的,找不到就要做开颅手术,一度让我怀疑是假消息,还是我们‘家有小宝’的小编们有专业媒体精神。”
在这篇稿件推送仅一个多小时后,拾到体外机的热心市民就在朋友圈中看到了消息,并通过公布的电话,联系到孩子家长,归还了拾到的体外机。
解惑 人工耳蜗是什么?它能让听障儿童重获听觉
人工耳蜗到底是什么?相信不少读者对此并不了解。
事实上,每天出生的新生儿中,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占千分之二到千分之三,其中重度神经性耳聋的孩子,就需要佩戴人工耳蜗来恢复听力,进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正常交流。
“就工作原理来讲,正常人内耳中的毛细胞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生物电信号传入听神经,经过大脑听觉中枢分析产生听觉。”据韩富根介绍,人工耳蜗是一种替代内耳功能的电子装置,其治疗耳聋的原理是通过人工耳蜗装置将声音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替代了损伤缺失毛细胞的功能),然后直接刺激听神经,使患者重获听觉功能。
韩富根称,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而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戴上耳蜗后,听力障碍孩子通过康复训练,不少能够与正常人无异。”河南省康复教育研究中心一赵姓工作人员表示,7岁之前是孩子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若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就发现孩子有听力问题,家长就应该引起重视,尽早为孩子进行医治和康复。
“根据以往经验来看,越早接受康复治疗的孩子,康复的情况越好。”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耳蜗需要终身佩戴,其作用就是链接孩子的有声和无声世界。
韩富根也表示,重度神经性耳聋等失聪孩子,最好在1岁多就植入耳蜗,这样他们就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语言和智力的发育不会耽误。
“如果过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间(6岁之后),将来即使装上人工耳蜗,能听到声音了,也很难再学会说话。”韩富根称。
慈善 我省对困难家庭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救助
据了解,0~6岁是听障儿童抢救性康复的黄金时期,而人工耳蜗对于很多患有听力障碍的孩子,具有改变命运的重要意义。
过去,由于人工耳蜗动辄一二十万元的高昂价格,加之手术和后期康复费用,让很多患儿家庭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但如今这个现象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从去年开始,由河南省残联牵头组织实施了困难家庭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救助工程,对目前全省存量和每年增量困难家庭0~14岁、具有手术适应证的听障儿童全部进行免费救助。
“这个救助的目标就是‘人工耳蜗全覆盖,项目申请零拒绝’。”韩富根称,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大一附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这4家都是定点手术医院,也均对该项救助工程开辟了绿色通道。
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资助标准包括:由中国残联统一招标的免费人工耳蜗产品一套;由省级财政按每人1.2万元的标准给予手术及调机费补助;由省级财政按每人1.4万元的标准对术后一学年(10个月)的康复训练给予补助。
当然,进行手术仅仅是恢复听力的第一步,后期还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这都需要整个社会的理解和家长的付出。
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丢失耳蜗的孩子母亲称,她特别想通过这件事情告诉大家,他们的孩子只是缺少了一个和有声世界沟通的渠道,有了耳蜗,他们就能像正常孩子般生活,“也希望大家能对这些孩子理解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