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听器使用人群从婴幼儿到老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被大家所熟知,可助听器是怎样帮助耳聋患者听到声音的呢?
其实人们用助听手段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有人用手掌放在耳后来收集远处的声音;有人将卷成锥状的叶子,去掉角尖的牛角或截去尾部的海螺壳,以小孔端按在外耳道口,作为一种原始的气导助听工具。
16世纪有人报道用鱼叉的杆作为声音的骨传导器,但只是出于好奇,无实用价值。以后有人出售各种杆式骨导助听器,一端放在讲话者的喉部,另一端接触听者的牙齿。直到贝尔发明了电话后,才开始了电子助听器的时代。
早期制造的助听器为台式,粗糙而笨重,客观地说是不实用的。随着电子学从真空管到晶体管,再到当今的集成电路,使助听器体积变得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好,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多种类型,具有多种功能的助听器,供聋人选用。
尽管助听器种类繁多,但均由传声器、放大器、耳机和电源4个主要部件组成。传声器又叫麦克风,接受外来的声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再由耳机将电能变成声能,送进聋人的耳朵里,从而听到声音。
有些人群即便是配戴助听器,也不一定能听懂语言表达的含义,特别是对于长时间失去声音的聋人、或者出生不久配戴助听器的孩子,在听清楚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训练学习,才能真正理解语言。人们的说话声音属于复合音,由低频、中频、高频构成。人耳的毛细胞能够传递不同频率不同音质的声音。听力障碍者对声音的感受与健听人的不同,多数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只能听到正常语言声中的某一部分,就会感觉可以听到声音而听不清在说什么。所以配戴助听器后,还需要再进行相应的言语康复训练。